母猪产死胎问题浅析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6-01-08] 浏览次数:2361
来源: 硕腾猪业
PW/S/Y(断奶猪数/母猪/年)是衡量猪场生产力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三种因素可直接影响PW/S/Y:L/S/Y(窝数/母猪/年)、窝均产活仔数和断奶前的死亡率。对于中国多数的猪场来说窝均产活仔数被认为可能是限制PW/S/Y的最大因素,在窝均总产仔数相对稳定时则死胎率对产活仔数的影响为最大。故如何降低死胎率是饲养母猪最为重要的技术要点之一。
死胎分类及原因:
死胎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若在分娩启动前死亡多为妊娠后期疾病及机械性损伤等造成;分娩过程中死亡可能主要与接生管理不良或产房环境不合适有关;分娩后死亡的多为弱仔等。
非感染性因素:
1、母猪因素
2、母猪品种:高产的母猪品种,窝产仔数越多其相对的死胎数也越多;
3、胎次结构:第一胎和高胎龄的母猪死胎率相对会高于2~6胎母猪;
4、母猪体型大小:母猪个体过大或体型过小都会都会引起死胎增多;
5、胎儿大小:乳猪出生重低于0.8kg或高于2kg都易导致死胎率的增加;
6、怀孕期长短:妊娠期少于112天分娩的胎儿初生重小,发育不成熟会导致死胎率增加,或高于117天分娩会导致胎儿在子宫中的危险增加,胎儿过大导致死胎率增加;
7、分娩持续时间:母猪产程越长产死胎的可能性越大,一般3~6小时为较为合理,产程超过6小时以上时产仔间隔增大,若乳猪进入产道后未能及时产出,这时乳猪脐带已断裂,母猪供氧被中断,而其自身的呼吸功能尚未启动,极易因缺氧而死亡。
环境因素:
1、猪栏设施:注意猪舍设计的合理性,产仔舍是否压抑,分娩栏是否影响母猪的就窝行为,是否限制母猪的躺卧,是否影响母猪分娩时四肢正常的舒展活动等。另外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分娩高床设计得太高,严重影响母猪上高床了,该母猪产的死胎比例也会偏高。
2、猪舍通风:猪舍通风不足时,一方面会导致分娩舍氧气不足,另一方面会导致有害气体超标。母猪分娩时需要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猪舍通风不足时,母猪产程将会延长,使得分娩过程中的死胎比例会上升;有害气体超标时,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母猪产死胎比例也会升高,严重时还会导致母猪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在寒冷季节的北方多发,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中毒的仔猪组织鲜红、胸腔内有大量浆液性血性渗出物;二氧化碳中毒母猪表现为皮肤和呼吸道有粘液。
3、猪舍温度:妊娠舍、分娩舍环境高温,母猪表现为急性浅表粗而快的喘气、皮肤出现充血。
管理因素:
临产母猪转运时驱赶强烈,应激过高都会引起母猪死胎增加,有的甚至全窝分娩死胎。
不恰当的助产:正常母猪分娩不需要助产,不恰当的助产会引起母猪难产进而导致死胎增多;诱导分娩:在母猪妊娠112天之前使用氯前列烯醇激素诱产等或117天之后还没有分娩,在分娩前期或母猪羊水还没有破裂之前使用缩宫素都会导致子宫提前收缩或强直性收缩,进而分娩出更多的死胎。
营养因素:
在猪的饲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平衡都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包括各类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硒、锌、碘及锰等微量元素的缺乏都会影响母猪分娩;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6及维生素B2等的不足都可引起营养障碍。另外母猪怀孕期间,缺乏日光照射,体内钙、磷、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镁的过量,都会影响胎儿骨组织的正常发育。
妊娠期饲料能量过高,易使母体过肥而造成死胎。其原因是在子宫体周围、皮下、腹膜等处脂肪沉积过多,影响并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致胎儿死亡。
妊娠饲料粗纤维不足,怀孕母猪经常便秘,导致厌食不吃料,分娩无力,母猪极易难产或产程延长,死胎更易发生;母猪分娩时过肥、过瘦,易出现产程延长,导致胎儿死亡增加;在妊娠期中投放大量的泻药、驱虫药、利尿剂等,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还有生殖器官炎症及机能紊乱等引起的产死胎。
中毒因素:
饲料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作用的物质,母猪日粮中含5~6mg/kg时可引起阴道炎、乳腺肿胀、卵巢萎缩、子宫增生、假孕、持续发情、窝产仔数减少、流产、死胎和无乳症等;玉米黄曲霉毒素中毒时,母猪会产出大量新鲜死亡的胎儿和新生仔猪弱化。
感染因素: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有很多。病毒性病原如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既可以引起母猪产出大量木乃伊也会产出死胎;细菌性病原如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附红细胞体以及寄生虫弓形体,主要在妊娠期引起母猪流产,也可以引起母猪分娩期产死胎。
综合性的全身病原,如猪丹毒、猪流感等,引起母猪体温升高的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母猪分娩死胎。
防治措施:
1、优化环境
妊娠舍和产房的通风要合理,以保持猪舍空气新鲜,并保证猪舍内任何时间都闻不到明显的氨气;猪舍的温度维持在13~26℃,最好在16~18℃,避免母猪饲养在高温或严寒的环境里。
2、优化营养
维持母猪妊娠期营养的全面与平衡,尤其是部分缺乏后可能引起妊娠中断或导致死胎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锌、硒等。因此,妊娠全期母猪应饲喂全面平衡的全价料。为防止母猪分娩后便秘,临产前后母猪料里应有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以4~8%为宜。同时,为了让母猪在分娩前拥有健康的体质,妊娠后期不因攻胎喂料量太高;为了维持母猪临产前适度的膘情(18~21mm),在妊娠90天后可以根据母猪膘情及孕检母猪查得妊娠胎儿数量而确定喂料量,从而维持乳猪适当的初生重(初产母猪1.2~1.4kg,经产母猪1.3~1.6kg);精确地控制喂料,更好地维持母猪膘情与胎儿的合理统一。
3、优化管理
为了减少妊娠前期的胚胎损失,前期母猪应限制运动,可在定位栏饲养;为了缩短产程,母猪在怀孕36~90天转入大栏饲养,使其在妊娠后期能有适度的运动。
为了保持猪舍安静,应尽量避免陌生人和动物等进出猪舍。妊娠后期母猪不能受强大的刺激,因此在转群、清洗以及上产床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转群时不要让母猪发生打斗,产床地面要注意做好防滑措施。临产前母猪需要精心护理,尽量减少母猪发生产前厌食等不适情况。分娩时需要合理助产,在母猪分娩早期、强烈努责及胎儿过大难产的情况下避免使用缩宫素。接生过程既不能过多干涉母猪的正常分娩,也要注重分娩后初生仔猪的护理,也可最大限度的保障初生乳猪的成活率。
4、优化健康
维持母猪群的健康稳定是减少初生仔猪死亡的前提,所以加强母猪群基础性传染病的科学免疫也是必需的。
通常情况下,后备母猪分娩过程中更容易产死胎,故后备母猪的严格驯化对预防母猪产死胎有重要意义。加强后备母猪对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乙脑病毒等病毒性病原的驯化。与相对传统的驯化方法(使用粪便、血清等)相比,在后备母猪培育阶段使用疫苗驯化的效果更确实与安全。值得提醒的是,针对流行的优势毒株选择亲缘关系更近的疫苗毒株,免疫保护也是更好的。
细菌性繁殖障碍的病原(如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附红细胞体、及寄生虫弓形体)不仅可在妊娠期引起母猪流产,也可以引起母猪分娩期产死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可以选择在配种前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44(1~2kg/吨,连续饲喂一周),可以有效减少母猪感染上述病原导致的分娩死胎;在严重感染地区,可以选择在妊娠中期(怀孕60~80天)加强保健一次。
总之,母猪妊娠阶段的高健康水平、分娩期合适的体质与膘情是防止母猪分娩死胎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确保母猪全面平衡的营养以及饲料中各种霉菌毒素的控制;另一方面,关键阶段的合理免疫和保健措施也是非常重要与必需的。